20091130 灣仔龍門大酒樓
Extracted from 傳統歷史文化旅遊路線 http://tct.wanchaiinfo.hk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cleId=512&blogId=10   龍門大酒樓 – 灣仔歷史最悠久的中式酒樓 (莊士敦道130 -136 號)   經理介紹一下這四層高單橦式的傳統中式酒樓  鄧生是龍門大酒樓的現任經理,今年56歲, 在1988 至1995 及2000至現在都在龍門大酒樓工作, 因此對於這裡的大小事情, 過去的經歷也瞭如指掌。   龍間大酒樓共有四層樓, 每層有3千多呎, 有地下、閣樓、二樓、三樓為堂座, 而四樓是出品部。在1949年時, 這裡原叫作龍鳯茶樓, 到五十年代就叫龍門茶樓; 那時叫作茶樓,因為仍沒有領酒牌;由七十年代開始到現在便稱為龍門大酒樓, 是因為可以開設100圍酒席。 早期仍未有傳菜用的升降機時, 伙記只能上落樓梯及步行, 將食物給茶客享用。 在未有點心車時,也是由伙記將食物以盤揹在身前, 到各枱前讓茶客選擇。    酒樓由初期的三個股東, 到後其中兩股東離開後,便由謝氏家族經營至今,由謝氏接管酒樓已經有38年了。 謝氏的酒樓業務很興旺, 包括以前龍團、龍濤、及現在的龍門; 這三間酒樓在當時灣仔的莊士敦道形成品字型的酒樓群。謝氏第一代經營人八年前離世後便交由4子女繼承,現在子女們繼承父親的習慣, 每天都出來酒樓打點一下生意。   傳統中式酒樓的興盛與挑戰    鄧經理形容現在經營傳統中式酒樓比以往辛苦得多,以前早市好旺,六人枱會坐滿十位; 可是近這十幾年少了生意, 舊式酒樓業式微, 若將現在每日茶市與以往的相比較, 可以相距幾千元。   鄧經理猶其記得當電訊業仍未如今天的流行時,龍門大酒樓便成為灣仔三行工人、泥水工人、搭棚工人的聚腳點。他們喜歡在龍門裡互通資訊,  逐漸地成為習慣, 各類工種的工人都會習以為常地自成一角,例如搭棚工人自然地會以龍門的閣樓作為聚腳通訊基地。可以想像到當時龍門酒樓情況是相當熱鬧。   因著外面平價食物多了, 如各式快餐店的競爭;也因著物價上漲,各類油鹽肉價的上升; 鄧經理形容酒樓正面對著這大趨勢所帶來的壓力。 更令鄧經理感可惜的是, 隨著政府拆樓、收樓等, 很多灣仔人因此遷離了, 一批舊客約有80%的都離開了。 他們或許間中會在晚上回來懷舊一番, 可是早市的生意已受了不少影響。 傳統中式酒樓面對的挑戰也不只於此, 以往經常會有結婚、生日、滿月的酒席,但這兒比較中化,現在年青人已不喜歡在舊式酒樓擺酒設宴了。

面對各項挑戰及酒樓淡季( 過年後至10月, 其中4月及7月最靜), 鄧生認為必須要保持食物的質素, 做好三大部門 (點心、燒味、小菜); 現今所有龍門出品的燒味仍保留以炭燒的風味,既傳統又香口。還有以食物的新鮮, 可口的味道來吸引一班基本客。   後記   鄧經理形容在伙記之間的關係很好,像親人,很有感情; 更謂伙記大多在這裡工作了很長的歲月, 舉例如副經理已做了19年了。 鄧經理本人十分喜愛在這裡工作, 他也滿懷安慰的表示伙記都聽話,明白現今伙記所面對的經濟困難,因此也會體諒他們的壓力。  
專題攝影
20091202 001
20091130 006
20091130 007
20091130 008
20091130 009
20091130 010
20091130 011
20091130 012
20091130 013
20091130 014
login ID
password
remember me?

Contact us | Service plans | 證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