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Y 8:拉薩> 羊卓雍措(4442m)> 卡若拉冰川> 江孜縣> 宗山城堡> 白居寺> 日喀則
羊卓雍湖,藏語意為“天鵝池”,與藏北的納木措,阿里的瑪旁雍齊名,並稱為西藏的三大聖湖。湖面海拔4441米,水面面積630多平方公里。
江孜,位於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山谷。雅魯藏布江的支流-年楚河流經縣內。藏民經濟生活以務農為主,有「後藏糧倉」的美譽。它是西藏歷史上地位僅次於拉薩、日喀則的第三城。吐蕃王朝後裔即在山上建立了城堡。十四世紀薩迦王朝時,又再重修宮殿與城堡,並取名「傑卡爾孜」(江孜為其簡稱),藏語意為至高無上的王宮、法王府頂。
複雜又高難度的建築工法令人咋舌驚嘆。以當時藏民族的建築技術是如何辦到的!古堡外,沿著山稜線砌築了一道高約五至八公尺高、厚度約四公尺蜿蜒、氣勢磅礡的圍牆。這圍牆保護著江孜縣,一直綿延到白居寺外圍的山稜上。沿著圍牆及前崖修築了許多砲台。而現今所能看見的,僅存砲台遺址及遭戰火蹂躪的斷垣殘壁。這一切,也正向我們這一輩訴說著英雄城所經歷的那段滄桑往事…。
十八世紀中,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成功的攫取了利益之後,又將目光與野心移到了西藏。在十九世紀中,英軍利用在侵略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時,同時進犯西南邊陲的西藏。一九0三年,近萬人的武裝英軍由印度出發,經錫金再由亞東入藏。英軍的目的是攻占拉薩簽訂不平等條約,江孜宗山為拉薩門戶,所以雙方在此便展開了一場浴血奮戰。一九0四年英軍抵達江孜,達賴喇嘛十三世緊急下令動員約一萬六千人的西藏軍民抵抗。江孜縣境內十六至六十歲的男丁皆被徵召抗英。英軍使用新式武器向宗山展開猛烈攻擊,藏軍則以原始劣勢的大刀、長矛和土槍與英軍激戰、死守城堡。江孜守軍誓死抵抗,堅持了八個月之久,後因彈盡糧絕與攻上宗山的英軍展開肉搏戰直至宗山城堡失守。而守衛宗山城堡的最後藏軍因不願被俘,全部選擇跳崖自盡。故江孜宗山城堡因為這段可歌可泣的抵抗外侮歷史,而成為了光榮的「英雄城」。而這場戰事後來也被拍成了電影「紅河谷」。
